通过分析星座文化用户,可以知道,这个市场不只是小而美。
“双十一剁手排名前三的星座竟然是?”
“摩羯座这个月水逆,想要知道如何解除吗?”
“2020年各星座运势分析,你一定不能错过!”
刷到这些标题,你是否忍不住想要点击?
阅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呢?
目前流行的星座,是西方占星学中黄道十二宫,在20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经过大众媒介的本土化加工和传播,在中国已经成为时尚流行的“星座文化”,在以青年群体为代表的受众群中广受追捧。
星座文化表现出低门槛化、高度娱乐化和强社交属性等特征。
星座产业在2016、2017年迎来市场爆发,十余个星座产品获得资本融资,其中以同道大叔、星座女神、测测星座最受瞩目。但最近两年,这个市场又重回平静,最近一场投资已经是2018年2月占星大数据+咨询服务+OMO教育平台“蓝星漫”获得一轮千万元级的融资。
为什么星座在用户中热度居高不下,但市场上却不“火热”,难道星座只能小而美?
本文从猎豹用户研究平台回收3770份问卷,了解用户对星座文化的态度、行为和需求,分析星座市场将走向何方。
一、星座文化用户解读 1.1 有多少人信星座?谁更信星座?82%的用户相信或部分相信星座,女性更相信星座,年龄大的用户更不相信星座。
星座对大部分用户而言非高频,无固定查看习惯,不到十分之一的用户保持每天都看的习惯,近6成的用户无固定查看星座内容的习惯。
从用户的开放性回答中,我们发现用户关注星座的目的:获得心理安慰、社交、自我认知、娱乐。
1)获得心理安慰
包括解压、祈求好运等,生活中不确定、无法掌握的事情很多,给不顺找个理由会让人过得更容易点。
“有压力或生活不顺时,我就去看看星座运势分析,看到最近运势不佳,就会多注意,多小心,平安度过水逆期。”
2)社交
星座是社恐的一张牌,能让自己在交往中更舒服。
“我是个不善言辞的人,和陌生人在一起总是不知道说什么?而星座是一个很好的话题,而且我也可以通过他的星座对他有个基础的认识。”
3)自我认知
在这个变化的社会,清晰的自我定位总令人着迷。
“比尔盖茨、马化腾、李彦宏等大佬都是天蝎座,我也是天蝎座,这说明我也有成功的特质,而且我也会琢磨他们的性格和行为模式,去学习。”
4)娱乐
快时代,开心最重要。
“星座相关的一些文章、视频啊,都很好玩。”
1.4 看什么星座内容?具体的内容需求上,用户关注的Top3:性格分析、幸运物/数字/日期等、爱情预测。
这类内容一般描述比较笼统,用户容易产生典型的“巴纳姆效应”。而且比较容易触达,不需要付费就可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相比之下,相对专业的塔罗牌占卜所受到的关注却较少。
用户关注星座渠道Top3:网页搜索、星座APP、社交媒体等。
近7成用户反馈不需要星座APP,26%的用户表示还没有找到喜欢的APP。用户提到的APP也比较分散,这说明国内星座APP并没有爆款占据市场,一些用户仍在寻求合适的APP。
图文形式的文章、短视频等形式符合用户“刷手机”、快速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较受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