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讲一个真实的励志故事。
金融圈这个一度被人称为名利场的地方,
3年百万5年千万(年薪),3年首席5年副所。
当所有人都在说寒门越来越难出贵子的时候,
难道不应该看看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励志故事么?
有很多长得不错但并不靠出卖色相的女生,
出身寒门毫无背景也没有攀附权贵的男生,
靠自己在北上广深港打拼。
我们是一群毕业于211/985TOP大学,
或者美国前50大学的研究生/博士。
一个金融行业从业小兵,
讲述属于他们的励志故事,
致敬那些用力活过的人。
故事绝对真实,
但是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模糊处理,
切勿对号入座。
1
开 端
他们都说,金融行业,声色犬马,是最大的名利场。
懵懂的我,一度以为电影《华尔街之狼》中的情节,是对这个行业夸张的想象,但目睹种种行业怪状之后,也觉得迷失。
面对灵魂的叩问,我只庆幸我是个男孩纸。迷茫之际,再看着我们团队的A首席,顿时感觉阳光照进梦想。
他入行3年多,成为新财富上榜首席,佣金全所名列前茅,市场影响力那是杠杠的。
当时,我内心许下一个小小的愿望,以后一定要做新财富首席!
2
工作就是24/7
那时候市场没有如今这么低迷,调研、点评、电话会议还是如火如荼。
在我职业生涯的前两年,没有周末,没有除了春节以外的法定假日。每次朋友组局聚餐或去夜店,我都只能默默地拒绝,或者只去吃一个小时以内的饭。
有一次,我将电脑带去了Club,别人在玩,我在加班。小长假的时候,父母说一起去周边旅游2-3天,我开始以为可以后来也只能拒绝,因为不能响应随时随地的加班。
飞机火车上不用说,楼梯台阶上、花台上、垃圾桶上都是我们电脑放过的痕迹。
A首席说,想要做成点事都是寂寞和孤独的,不能这么爱玩。
后来我才发现我们没日没夜没假期的状态,都是A首席过去3年和现在的状态。他比我们还要再多几项,那就是路演和应酬,这些是我和组里小伙伴还没有能力去承担的部分。
A首席告诉我们,别人认为金融行业浮夸,但是金融行业是一个相对公平的行业,无论是卖方买方,报告写的好、路演多、股票推得好都是客观数据,都是每一分努力的应证,是我们这些没有背景的人可以牢牢抓住的向上攀登的阶梯。
虽然我们在20多岁的时候很苦,但是我们可以有比别人更好的30多岁。我和小伙伴们看着A首席日益脱落的头发、走形的身材和从未松懈的坚定步伐,我们心中的梦想之火熊熊燃烧。那时候我们懂得并不多,就是日复一日的工作,年终我们团队新财富上榜了。
那一年A首席28岁,年薪百万。
3
不能坚持就被淘汰
留下的只有一颗冠军心
第一年的高强度工作结束后,有的小伙伴或实习生离开了,团队经历了持续的人员调整。后来我发现这是一种常态,我们不断的在磨合新的同伴,唯一不变的就是A首席。
我最要好的小伙伴小C说他要离开了,去别家券商,这里太苦了。
我们回到了曾经的大学校园,坐在操场上,打开了2瓶啤酒。
小C问我:“你还继续么?”我说:“还继续吧,没看到别的更好的选择,而且自己的基础还太弱了。”
其实我们都知道,去了别的地方可能节奏会慢一点,但是依然没人可以依靠,也不会有什么不吃苦的平步青云。在这里,我还能学到东西,所以选择坚持。
随着慢慢的成长,我开始可以去路演了,但仍然先得很笨拙。
我发现,A首席跟上百家客户的研究员、基金经理、投研总监都能熟悉的随便聊天,对我们覆盖的几十家上市公司都能信手拈来,路演时候的逻辑缜密,富有感染力。
他对一天5场,一周5天的路演,完全不会感到疲惫。晚上和周末还要各种应酬和活动。有一些场合,他默默支开的女助理,叫上我陪客户一起去,凌晨2点回到酒店的我,有些微醺和疲惫。
A首席说,你要么现在把点评写完再睡,要不然现在睡到6点钟起来再写,明天一定要发。我选择了前者,还好已经是一年多熟手的我1个小时完成了任务,但也只是从3点睡到了7点。
这样经常性的夜行动物的节奏,增加的只有黑眼圈和皮肤暗黄。这一年当中,我大概有1/3的日子是这样过的,但是A首席几乎是每天都这样。
引领我们前进的就是那颗不变的冠军心。那一年我们新财富继续上榜,还进步了一名。
那一年A首席29岁。
4
美女跟我们并肩作战
各有各的心酸
有人说新财富团队一定要配一个销售型的美女,很美的那种,这样才容易上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