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线风貌“和而不同”
沿着老外滩向北,多段岸线的夜景也进行了较大力度的调整。
在北外滩,沿江低矮建筑的立面和红屋顶的灯光被统一改造,换成LED灯具,调整和改善了多个建筑灯光过亮、色彩过于艳丽的问题,总体呈现暖色调,使北外滩灯光与老外滩、小陆家嘴灯光遥相呼应,和谐融合。
在杨浦滨江,不同建筑、环境采用了不同的光色:滨江国际的蓝色、渔人码头的暖白色、巨型塔吊的红色、远处住宅建筑的偏暖黄色,交织在一起,围绕高耸的杨浦大桥,用旖旎的灯光向人们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以及面向未来的梦想。
值得一提的是,南浦大桥和杨浦大桥之间的建筑和两岸的堤岸设置了光耀系统,一闪一闪,宛如水晶般的“满天星”,为上海的母亲河注入了灵气。更巧妙的是,这些“满天星”可以调节“呼吸”,或快或慢,打造出城市的“脉搏”。
再回到与老外滩交相辉映的小陆家嘴,这里同样调整和改善了部分楼宇过亮、不和谐的灯光,部分具备条件的楼宇做了智能内透灯光的提升改造,使得整座楼宇显得更加温文尔雅,在视觉上舒适宜人。
据透露,黄浦江两岸的景观照明将采取常态、节假日、深夜三种模式。节假日灯光全开,常态模式则开全部灯光的70%,深夜模式则可能留下建筑顶部的三分之一或五分之一光源。
丁勤华表示,之所以深夜模式不把灯都熄灭,是因为城市的景观照明,不能缺失“温度”这一重要属性。